著名教育家屈伯川(关雅琴)
2020-11-16 14:19:05   来源:关雅琴   评论:0 点击:

\

著名教育家屈伯川
 

       著名教育家、中共八大代表屈伯川于1909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泸县。屈伯川少年时在家曾饱读《四书》《五经》《资治通鉴》等古典经书,古人的智慧萌发和丰富了他最初的精神世界。
       1928年,屈伯川考入金陵大学预科,同年暑期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化学系。大学期间,他开始接触了进步学生和进步思想,参加学生运动。1931年“918”事变后,屈伯川因积极参加抗日爱国学生运动遭到当局开除。失学后,屈伯川先后到四川泸县中学和广西桂林第三高级中学当教员。
       1934年,一心惦念着知识救国和科学救国的屈伯川漂洋过海,自费到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完成学习,在留德期间,屈伯川参加了我党领导的秘密外围组织“反帝大同盟”。1938年,博士学位答辩后,他为抗战毅然回国。
       1939年初,在重庆经周恩来介绍,屈伯川欣然抵达革命圣地。在延安,屈伯川积极参加筹建我党创办的第一个自然科学学科的高校——延安自然科学院,并担任教育处处长,后任延安新华化学工业合作社主任(即新华化学厂厂长)、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工业局副局长等工作。
       1945年,屈伯川和军工局20多人到达当时的解放区大连。屈伯川在大连担任了关东工业专科学校的校长,在那儿开始了他后半生的教育生涯。
       屈伯川参加了大连大学的筹建工作,学校筹建时,解放区师资相当紧缺。屈伯川亲自派专人到北京、上海等地聘请人才,在国统区通过地下党聘请人才,在多方的努力下,终于招来了数10位知名的专家学者。屈伯川对他们的工作生活样样体贴入微,呵护备至,尊如上宾。
       在屈伯川的积极领导、关怀和组织下,大连理工大学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,成功因设计了中国“三大港口”而闻名全国。承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现代化军港、第一个现代化渔港、第一个现代化油港的设计任务,还为国家引进大型化肥生产线作出了重要贡献,大工成为中国首批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。
       屈伯川从事高教工作几十年,他对新中国的第一所正规大学,从创办到发展壮大所做出的贡献将流芳百世。他在长期的高等教育工作中,改革创新了一套全面的、系统的、符合中国实际、极具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,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珍贵财富。
       大连工学院师生为传承发扬红色基因,赞颂老院长,创作了校史话剧《屈伯川》并获演出成功。话剧《屈伯川》展现了屈老院长一心为克服重重困难,呕心沥血为建设大工并为学校鞠躬尽瘁的故事。
       1997年1月,《屈伯川教育文集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。1999年,大工建校50周年,大工新图书馆——一座建筑面积20,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多功能图书馆落成。为了缅怀屈老,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新馆命名为“伯川图书馆”。图书馆大门的南面,屹立着香港校友捐款筹建的屈伯川博士的半身铜像。
 
七六届  关雅琴
2020年11月16日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没有授衔的女将领张琴秋(关雅琴)
下一篇: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(关雅琴)

分享到: 收藏